独家采访

dutch versionchinese version
更新时间: November 6, 2014 更新: 编辑部

【独家专访】“大小荷兰”眼中“全新的中国”

华侨新天地记者在Maren和Rogier归来后,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眼中“全新的中国”。

问: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只有旅游才有意思,工作和生活却没那么享受,你们两个都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很多年,你们怎么看待中国的真实生活?
答: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其实和在荷兰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就是会更忙碌些。我们周围那些为了很多创新工程忙碌着人们给予了我们很大灵感,我们每日的所见所闻也都在不断给予我们惊喜。而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同整个世界分享的——一个“全新的中国”(Brand New China)。

问:这次全程你们都在使用中国产品。你们的使用体验如何?你们觉得中国产品同西方知名品牌一样可靠吗?
答:是的,我们这次使用的一切产品都来自中国,比如比亚迪,BYD的首字母代表着“Build Your Dreams”(构筑你的梦想),他们同我们签订了主赞助商合约,为我们提供了一辆车。比亚迪是环保型汽车的先锋品牌,此前还在《商业周刊》评选的最具创新企业排名中位列第八,在德国汽车品牌大众以及宝马之前。其他参与我们计划的品牌包括影响力日渐提升的消费者品牌华为,他们为我们提供了Ascend P7手机,计算机品牌联想为我们提供了Yoga触屏笔记本电脑,相机品牌AEE提供了运动摄像机,户外品牌奥索卡提供了在沙漠和山区生存的必要用品,创意品牌熙游记和Braos为我们提供了服装和太阳眼镜。
所有的产品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们一路完全没有遇到任何因这些产品产生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在这2万公里的测试中,他们成功经受住了考验。

问:荷兰人以他们“疯狂”(绝妙)的想法而著称。从文化角度来讲,你们认为是什么让荷兰人如此具有创造力?
答:对的,“荷兰设计”在过去的数年中已经成为这个国家重要的出口产物。我认为,荷兰人总是会去探索极限,并且对他国文化持以开放态度。作为这种荷兰文化载体,又加以来自中国的灵感,我们在尝试将两个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问:你们真正实现了将梦想转化为实际的计划。你们各自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帮助吗?
答:Rogier的背景是创意营销,Maren的背景是城市规划。我们将营销及规划结合了起来,因为我们希望这次旅程不仅仅是“两个小伙在旅行”。我们希望能够结合我们各自的背景及兴趣,所以我们想出了“全新的中国”这个计划,为之寻找赞助者以及有相同见解的人,并设计出了这条2万公里长的沿着古丝绸之路行进的路线。

问:你们是怎么说服中国公司成为你们的赞助商的?
答:这一切都开始于一个梦想,而我们继而为之设计出了一个概念,让中国品牌走遍世界。人们认识的将不再仅仅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设计”。这个概念立即得到了很多品牌的认同。其实,重要的是,对方也有共同的愿景,这才是合作的开端。

问:和中国公司接触与同荷兰公司接触有什么不同吗?
答:在中国,一切都发生得更快,这可能听起来像陈词滥调,但却是事实。你可以周二打电话约周三见面。而在荷兰可能要提前三周预约。此外,在中国很多人都用微信联络公事了,而在荷兰Email目前还是无可取代的。

问:在整个过程中,你们曾经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吗?
答:没有,完全没有过。对于我们自己来说,2014年春节曾经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我们要做出决定是否进行下去。虽然当时还没有赞助商完全确认支持我们的行动,而我们拥有的更多是想法。但我们都对彼此说,当然要继续!而在三个月的旅途中,就更没有任何想要放弃的时刻了。我们使用的所有产品都十分出色,而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旅行,每天都会来到一个新城市,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妙的事。

问:你们出发前有过任何担忧吗?
答:我们确实遇到过障碍,比如申请土库曼斯坦的签证,也担心过部分国家腐败的警察,但最后一切都顺利地完成了。

问:这一路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
答: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发生了一起小事故。一辆出租车撞上了我们车的右侧。但我们的比亚迪仅仅有些凹痕,但那辆出租车却完全报废了。我们当时立马意识到,这件事没那么好解决。但同当地警方形式上交涉了一天之后,我们就又能够再次上路了。

问:这一次的经历对你们意味着什么?
答:这次可以说是梦想成为了现实,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次经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现在在荷兰这段时间会再好好想想。

问:之后有什么相关的计划吗?
答:我们想看看通过“Brand New China”,还能做到什么。之后Rogier会去南非旅行6个月,而Maren会写一本关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规划的书。

问:Maren,你能介绍一下你打算写的这本书吗?
答:在这次从上海到鹿特丹的旅途中,我就城市规划问题采访了8个城市的8位专家。这些城市包括:武汉、乌鲁木齐、阿拉木图、撒马尔罕、德黑兰、伊斯坦布尔、雅典以及佛罗伦萨。我会将这些采访以及我的所见所闻编写成一本书,讲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问:你们这一路在不同国家拜访过很多华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答:我们拜访过的华人都伸开双臂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对于我们这一路只用中国品牌表示难以置信。我们两人都在中国生活了5年以上的时间,而拜访这些中国人的时候,让我们感觉又回到了中国。比如德黑兰的华先生,他家客厅的桌子上摆着个西瓜,并且电视上一直在播放江苏卫视的节目。

问:这一路人们对与你们使用的中国产品有什么看法?
答:大家通常都对我们驾驶的汽车十分感兴趣。当然,也有些消极看法,特别是中国人自己会质疑产品质量。但通过我们这次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这些中国品牌都已经具备了和西方产品一争天下的能力。

问:这次旅行到底是一次营销宣传行动,还是你们自己度假出游呢?
答:我们一直在强调,这次行程的基础就是“两个年轻人从上海自驾前往鹿特丹”。这些中国产品确保了我们可以完成这次行动。我们一路上经历了很多美妙的时刻,也遇到了很多特别的人。而这一切能够实现,是因为我们有了赞助。在我们看来,这是两方面的完美结合。

问:在你们走访过的不同国家里,中国品牌的发展如何?
答:在哈萨克斯坦、伊朗以及土耳其,我们也访问了当地比亚迪的经销商。可见,比亚迪已经在这些市场站稳了脚步,他们在尝试进一步扩大企业并且提高知名度。在我们到过的国家中,华为也已经非常有名了。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和伊朗,大家对于我们的Ascend P7手机都十分感兴趣。

问:鹿特丹和上海拥有紧密的联系。你们如何看待这两座城市的关系?
答:今年是鹿特丹和上海建立姐妹城市关系35周年,因此,鹿特丹的副市长Maarten Struijvenberg也参与了我们的接待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能够说我们从拥有世界最大港口的城市一路自驾到拥有欧洲最大港口的城市,这也是很棒的事。

8I3A5879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