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采访

dutch versionchinese version
更新时间: April 9, 2015 更新: 编辑部

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心中的中华文化图腾

今年春节期间,筹备过程历时7年的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终于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一时间燃起不少人心中对那片遥远的草原以及那群草原狼的敬畏。这部影片让那个年代蒙古族人心中神圣的图腾成为了今日大众眼中的憧憬。4月1日,《狼图腾》这部影片随着CinemAsia亚洲电影节的开幕正式登陆了荷兰,也将中国又一种地域性的深厚文化带进了荷兰观众的视野中。
在《狼图腾》首映前,华侨新天地记者特别对执导本片的知名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详谈了影片的制作过程,以及他在一种原本陌生的文化中收获的理解与感动。

记者:在执导此片之前,您也读过姜戎的这部《狼图腾》原著小说,对于小说,您作何评价?

阿诺:我认为这是一本很美的小说,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在一位年轻男子和一只年幼的狼之间迸发的情感故事。更特别的是,姜戎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出了一种完美的平衡。此外,书中描写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史书般的场景,可以算是适合改变拍摄成电影并且刻画一场精彩冒险的范本了。而且,开始让我十分惊讶的是,这样一部具有强烈环保意识主题的作品,居然是由一名中国作家写下的,而且还有那么多中国人为这部作品着迷。可见,中国正在逐渐发展,人们更加意识到环境污染和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记者:那么您执导的这部电影《狼图腾》与原著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阿诺:《狼图腾》原著小说是基于姜戎本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亲身经历撰写而成的。书中的两名从北京来到内蒙的知青主角陈阵和杨克也是以作者姜戎本人及另一位朋友为原型。由于以电影的形式重现书中每一页的细节之处是并不现实的做法,因此《狼图腾》这部影片可是算是原著小说的删节版,当然,在改编剧本时我也考虑到要保留原著主旋律以及对那些最激烈壮观、振奋人心的场景的描述。对于故事的结尾,我确实做了相应修改,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作者姜戎对于自然保护这一主题展现出过于强烈的悲观情绪,此外,我还加重了对故事中噶斯迈这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当然,对于影片中的任何一处与原著有所差异的变动,我都与姜戎详谈过,并且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做出这样的修改。他对我进行的修改会报以理解的态度,一般也都会赞同。姜戎给予我很大的自由以我期望的方式去编写这部影片的剧本。此外,姜戎的妻子张抗抗也是作家,她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记者:也就是说,您与作者姜戎的合作经历十分愉快?

阿诺:对,这是一次很温暖积极的合作。我同姜戎和那位是杨克原型的朋友一起造访了书中出现过的所有地点。我们同当地的人们进行交谈,他们还记得那个时期的故事,而且那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同当时相比也基本很少改变。因此,在影片中,我们也直接使用了同样的地点作为拍摄地。当然有些地方现在确实建起了工厂和开凿了矿场,但那里的水、动物、宁静的环境以及鲜有的辽阔的绿色草原都保持了过去的那种质朴。

记者:《狼图腾》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内蒙古,这和您自身的文化背景有极大差异。那么,您在那里拍摄电影的体验是怎样的?您是如何去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人与文化,并在影片中进行诠释的呢?

阿诺:我很热爱蒙古族文化,蒙古族的美食、他们的歌谣以及那里惊人的美景。《狼图腾》的拍摄地是在内蒙古的乌拉盖附近,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与世隔绝的宁静。我们从北京长途跋涉到达此处大概总共需要17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这篇区域被山峦隔绝了出来。我们电影的实际取景地是在离这个村落1.5小时车程的地方。可以说,这里虽美,但拍摄环境十分困难恶劣,冬天气温极低,狂风不止。夏天泥泞不堪,并且往往蚊虫成群,给拍摄组带来了极大困扰。但是内蒙古本地的居民以及当地政府都非常善良友好,他们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我感觉自己很快便与他们建立起了联系。我发现,年轻一代的蒙古人并不像老一代那样爱着狼,内蒙的老人很多都是把狼当作神一般来看待的。那里的人们也为能有这样一部关于他们这个地区的电影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极其重视这片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因此,他们也都十分乐于同我们合作,并为我们提供帮助。

《狼图腾》的拍摄团队中共有6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蒙古族的人,还有九名是法国人,其余的都是汉族人。团队中,蒙古族人和汉族人之间相处的氛围总是特别热络温暖。最近,我还受到蒙古共和国的邀请,让我前往蒙古去帮助他们推广蒙古文化。蒙古共和国的风光和内蒙也十分类似,都特别美丽。

记者:您为了影片的拍摄在内蒙古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有时拍摄条件十分恶劣,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您继续下去的?

阿诺:对于我来说,首先我十分享受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的过程。同时,这期间我也看到了蒙古族人以及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何竭尽全力去为了自然保护事业而奋斗的,而这也激励着我同样为此作出自己的那份贡献,并且以我个人的角度和视野通过电影将在这里的所有收获诠释出来。此外,我在拍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友情,很多爱,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了制作出最棒的电影而努力着。我个人也十分感谢这些演员、制片人,以及在影片背后付出的每一个人。我希望将来能够再次为中国拍摄一部电影。

记者:您过去多次拍摄了以动物为主题的影片,您最初为什么会有拍摄动物的想法?以您的亲身经历来看,与拍摄老虎和熊等其他动物相比,拍摄狼的最大区别在哪儿?

阿诺:其实最初拍摄动物并非我自己产生的想法,但当我做过一些针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之后,我被这个主题迷住了,因此决定参与《熊的故事》(The Bear)的拍摄。但说实话,与狼打交道并不容易,因为狼生来便是群居动物,因此你要是想拍摄狼,便必须去认识了解这一整群狼。你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因为你并不清楚它们是否会突然向你发起攻击。即使这些狼是经过训练的,但它们绝没有你想象的那样驯服温顺,比如,你不能指使它们到你面前来,它们更爱自己决定要做什么。狼也是十分聪明的动物,它们嗅觉灵敏,可以闻到所有味道,并且拥有很好的记忆力。因此,如果它们知道你会背叛它们,那么它们就再也不会愿意与你配合了。所以,与狼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赢得它们的信任,并且让它们接受你。

记者:《狼图腾》影片中有很多真实的狼的场景,可以想象拍摄狼是一项极大的挑战,那么同这些狼打交道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美好的时刻呢?

阿诺:最大的障碍应该就是狼通常不会乖乖服从指挥去完成相应的动作。比如,在影片中,我们希望拍摄到狼生气、悲伤,或者吃惊的表情,为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得使出浑身解数。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希望让狼看起来吃惊,我们会事先把一只骆驼隐藏在某处,然后突然让它出现在狼的面前,这样狼立刻就会吃惊地向那个方向看去,而这个只持续一两秒钟的状态,我们要即时捕捉到。同样的把戏只能使用一次,因为之后狼就会记得了。影片中还有个场景是狼看到许久未见的黄羊群后馋得流口水的画面,为了拍摄到狼流口水,我们使用的办法是先把生肉给它们看下,然后很快再拿走藏起来,这样它们就真馋得垂涎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大场景,在一次风暴期间狼群追赶攻击着一群马。为了这一幕,我们事先把狼和马分开进行训练跨越围栏的动作,在拍摄时狼和马是同时进行,但是中间也有围栏挡住,但围栏是蓝色的,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就可以去掉。还有部分马由身穿蓝色服装的驯马师控制,后期是也可以剪辑掉。而狼咬伤马脖子的一幕我们使用的是道具马,并在皮肤上撒上肉酱,下面藏了块肉,这样就得到了狼在进行攻击时的真实自然的镜头。

记者:那么您对于您的团队和狼的配合有什么看法?

阿诺:说实话,我从始至终都很担心狼会把他们咬伤,特别是如果有人衣服口袋里放了食物的话。我希望我的团队中不会有任何人因为拍摄此影片受伤或殉职。冯绍峰有一次确实被狼抓伤了,这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狼牙和狼爪其实很脏,上面可能还残余着他们吃过的腐烂的生肉。此外,我还担心狼会翻过围栏逃走,并且猎食了附近的羊。

记者:既然您提到了冯绍峰,他与窦骁都是目前在中国国内十分受欢迎的男演员,您可否谈谈您是如何选定这两位演员的?
阿诺:在过去我只认识一些年长的中国演员,对于如冯绍峰和窦骁这样的新一代演员并不怎么了解。在电影拍摄前一年,我应邀和这两位男士共进午餐,那时我便发现他们都独具魅力,十分友好,并且才华横溢。那一瞬间我便认定了,他们两人便是适合饰演影片主角陈阵和杨克的人选。我现在其实十分想念他们,近期内,我将参加北京电影节,我已经约好了届时与冯绍峰和他的女朋友(倪妮)共同进餐。

采访尾声,让-雅克·阿诺表示十分看好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愿意向国外制片人和制片团队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来合作排片,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业自身在进步的过程。阿诺表示,作为西方的制片人,来到中国拍摄电影的目的肯定不会是为了捞一桶金,而是这个国家以及这种东方文化中还埋藏着很多值得世界去挖掘去了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地域性、民族化的,更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只有抱着为中国向世界讲述故事的想法,才会获得成功。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