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雅口吾言

dutch versionchinese version

归零 – 写在雅口吾言第100期的话

《雅口吾言》历时6年余,终于写至第100期了,当然100期不代表100分,也许仅仅只能说明我把一件事重复做了100次。只是这重复的热情与勇气是来自你们,我亲爱的读者!而在100期的顿点上,我也试图将过去归零,以“首发”的心态,继续你我的故事。

更多详情 »

一颗小石头

借由微信这个社交平台,近日我得以与形如失散的一些小学同学再聚,十几年的未见,我们彼此之间都需要费力地重新自我介绍,我们的谈资皆需要狠命地从斑驳地回忆里提取,但是有两个名字却像一个久转未惰的门轴,我们伸手去碰,便轻易让彼此共同的回忆之门洞开。 这两个名字属于两个疯子。 ...

更多详情 »

毕业,就是等于失业!

近日有位张同学联络于我,吐槽心中烦忧,电话中她表示自己毕业在即,却苦于找不到工作,对未来、对人生顿生了迷茫。 这位张同学小学毕业后跟随父母移民荷兰,有一定的中文基础,如今她就读的是金融专业,她本以为凭着精通中文和荷文的“技能” ,能在中荷的跨国公司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现实却是这个领域“一工难求” ,没有工作经历的...

更多详情 »

我的禅

往期我这个“说书的人”总是给别人解惑,其实我自身的“惑”也有很多,本期请容我为自己解一回惑。 话说近年我与一位居士熟识,其乃佛学大家,常与我说禅,我遂近了佛书。 但是回望我的本初,我出生于基督徒世家,父母双方的祖上皆信奉基督教。在我尚在襁褓之内就被带入教堂,聆听牧师诸论,想来,我的信仰如是“世袭”。但是我并...

更多详情 »

更多雅口吾言(专栏)

五仁月饼

那一年家里困顿,中秋将至,年幼的我正捧着亲戚好心给的一个月饼在家门口玩,眼看那个月饼就要被我玩坏了,我爸下班返家,得见这一幕,便对我说:“让阿爸给你变一个月亮。” 我递上我的月饼,充满期待。 只见我爸大口一张,咬去了一口的月饼,然后再把剩下的部分递还给我。 我乐不可支捧在手上,寻趣其变:一个圆圆的月饼...

更多详情 »

罪与罚

进入今期的主题之前, 按照惯例,我这个“说书的人”要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几个月前我陪同几位亚洲裔的学者在欧陆参加系列活动,在荷兰前往布鲁塞尔的火车始发站,一位教授的背包在上车时被一个大汉强行拽走。那包里除了护照、现金,还有活动的发言稿及急救的药物,所幸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事部给予了那位教授失窃后证件办理的指导和帮助,那位...

更多详情 »
爱的小黑屋(女子篇)

爱的小黑屋(女子篇)

栏目开办至今,很多女性读者觉得我该是妇女之友,可待到她们找我倾述心事,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你是女版“万峰”!” 是啊,她们带着自己的心事风尘仆仆而来,我却鲜少给她们续上一些理解和温暖,而常常直接将她们拖入了“小黑屋”,在这处小屋里我远离了咏叹调,并惯用辛辣的手法料理感情事。 我总是不尽温柔,甚至责骂当下,...

更多详情 »

《十里亭》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的情结便是他的“死结”。 我对很多事与物,甚至是人都存在顽固的情结,同时喜欢不断以思考或者文字的形式去“反刍”他们。 俨如“父亲”,抑或“十里亭”。 我痴迷于“十里亭”这三个字所叠加出来的距离感与孤独感,以及隐隐的疼痛感。 在我学生时代写的第一本浅薄的小说里,便为“十里亭”标出了...

更多详情 »

那个孩子教我的事

今天我度过了属于我的第六个母亲节。长子今年六岁, 这个年纪的孩子懵懵懂懂,却又偶有妙语,日常中我总是喜欢把他说过的那些有意思的话记录下来,如同收藏他掉的第一颗乳牙,这些微小的事与物,总会因为我们盛大的装载,而丰沛我们生命之旅的记忆行囊。 做为母亲,我们自然有各自的不易,孩子天真也妄为, 我常常如此感慨:纵然是自己...

更多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