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名人堂

dutch versionchinese version
更新时间: March 20, 2013 更新: 编辑部

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首届会长邵作洪专访

望“学”兴叹 对牛谈梦

1948年,邵作洪出生于中国浙江省瑞安市塘下,父母皆是朴实勤劳又清贫的农民,家中五个兄弟一个妹妹,邵作洪懂事得早,九岁便开始放牛,充当起家里的重要劳动力,从此他的整个童年便在瑞安的乡间的田埂上度过。

少年的邵作洪聪明伶俐,一心想上学堂求学问。

可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眼下社会百废待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还比较艰苦,邵家子女又多,生计更是堪忧,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了,又何谈送子女上学堂?

每当夕阳西下,邵作洪总是站在田埂上远远看着村里别家的小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回家去,他内心便翻涌着苦楚与不甘。只是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把邵作洪打倒,不甘现状的他于是开始“另辟蹊径”,邵氏在当地也是个大宗,其中邵作洪的一位堂兄颇有才学,当时在村里当会计,于是邵作洪便私下拜他为师,堂兄见他求知识的热情如此之大,为之动容,遂而倾囊相授,教他识字看书。

此外,邵作洪也借来村里一些上学孩子的书本努力自学,摆脱了如他这般身世的孩子这一生要“目不识丁”的“必然性”。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未受过一天正规教育的邵作洪也总是会浮上感慨和遗憾。

当年也有乡亲如此感慨:“作洪这样的资质,如果当年上了学,成就也许会更好。

学堂,成了他此生心底的一处暗伤。

 

找寻理想 出国创业

 

光阴似箭,转眼邵作洪已长大成人,成人便意味着要成家立业,成家便意味着置办新家当,这对邵家来说自然是负担一件!加之他的弟弟妹妹当时还在上学,他毅然决定投奔欧洲的舅父,出国找寻理想。

当时中荷两国尚未建交,邵作洪无法直飞荷兰,便先去了法国,在那儿呆了三个月,然后转至荷兰,并在舅父家住了下来。

邵作洪在荷兰的第一份工作是厨工,厨工并不是厨师,日常是工作是打杂,打杂的项目则无巨细,不分轻重,这对初来乍到的他来说很是吃力,所幸的是当年他在故乡练就的一身强壮身板让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到了第四年,已经身怀厨房“十八般武艺”的邵作洪和好朋友张光木先生合股在Denhelden开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餐馆—东方饭店。当时在荷兰本地的中国人相对较少,故而华埠餐饮行业竞争比较弱,他们的东方饭店生意非常红火。

而后邵作洪又先后陆续独资开设了包括“富贵楼”、“亚洲楼”等在内的五家餐馆。

在1986年他又将事业扩展到别的领域,开始做出起了“老虎机”生意,而他也是荷兰第一个华人“老虎机”经营持牌人。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将多项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但是午夜梦回,他放牛乡间的喜乐日子依然会浮上心头。故乡和旧年,依然是他生命中不曾褪色的深刻记忆,当然也包括遗憾。

 

集思广益 互为同盟

邵作洪参加荷兰侨团的工作可以追溯到70年代,当时他便已经是旅荷华侨总会的常务理事,1993年一次随团回国考察的机会,他捐助了浙江衢州山区的50个小学生,将这50个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培养到小学五年级毕业,从此邵作洪正式开始走上了捐助助学的爱心之路。

时至1997年,荷兰本地的十几位由胡克勋先生为首的瑞安籍的华人提出了建立荷兰瑞安同乡会的建议,而在之后的商议之下,大家又觉得如果能成立一个针对家乡教育的社团,是否会比同乡会更有意义?而这个提议邵作洪尤为支持。

经过一年的反复讨论和精心筹备,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于1998年正式在荷兰注册成立,而保底会费需要10万荷兰盾,当时大家捐出的筹款大约为7万荷兰盾,这个关键的时候,邵作洪站了出来,带头补了大部分的所需余款,最终和大家一起让基金会顺利诞生。

实事求是 会长风采

而邵作洪热心教育,团结同乡的情操也赢得了理事会会员的推崇和支持,被一致推选为首届理事会的会长,从此也让邵作洪的助学形式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作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的他却从来不肯居功,他在接受本栏目专访时一再表示:“荷兰教育基金会的成立是旅荷瑞安侨胞们集思广益的成果,本会是由旅荷华侨华人自愿组成的公益性社团组织。我只是有幸参与其中,也承蒙大家的支持和错爱,担其第一届会长的职务,我只是会务会传达者,而基金会的贡献者是全体的理事,而关于基金会创始人的是谁,坊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这里我本来要一一点出瑞安基金会各位参与创立的同乡的名字,只是人比较多,我怕错漏一人,便是对他们深深的不敬。我也在此澄清一下,瑞安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也不是我个人,而是:‘旅荷瑞安侨胞’。我们本着爱心奉献的精神,只有更加团结,目标方向更加一致才能把基金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根据瑞安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的章程,一届会长的任期是两年,两年后,务实有为的邵作洪又被理事们推向了主席位,他得以连任。而在他的第二段任期内,他和全体的理事会员一起将第一届的一些章程和做法进行了修订和改善,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邵作洪的带领下,瑞安教育基金会的会务蒸蒸日上,对国内的助学捐资也更加系统和全面。

在万事开头难的古训之下,以邵作洪为首的第一、二届理事会为往后的几届理事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实基础  屡创辉煌

值得一提是,这群创业有方的瑞安人也将理事会变成一个“集资公司”一般来操作,当然他们不参与分红,他们只是每届理事会成立的出资人,但是他们将基金会的原始资本是通过放贷的方式,“以钱生钱”。

如今这套资本运作体系非常完善,并写进了该会的章程里:“基金会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全体会员按会长团议定的标准所收的会费,同时还有全体会员的自愿捐资,捐资采取“下不定数,上不封顶”的原则。财务主管每年至少二次向会长团作财务收支报告。基金的管理要民主化,透明化。会计管帐目,财务长管现金。基金出借时间最长为二年,最短为六个月。借款时间及利率要通过会长团商议确定,并有二位副会长担保。借款人要在借条上写明借款数额,利率及还款日期。担保人必须出具担保书。利息按年计算。借款到期,借款人要无条件地如数交回本金及利息。如借款人在借款到期时暂时无力还款,担保人要无条件地替被担保人偿还本金及利息。

而我们也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周详全面的章程条款是经过多届理事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的成果,而邵作洪等一批开山者无疑是最好的探索者与见证者。

而瑞安教育基金会每年都有对家乡定点捐资助学,而基金会代表团都会前往进行前期考察,最初每年资助的贫困学生对象委托瑞安市侨办联系,本会会长团审议通过审核,并由市侨办负责资金的发放。

随着该会影响力地不断加大,时至今日,基金会的捐资对象已经从瑞安家乡辐射到中国西部、甘肃、云南、湖北等地,直接受惠的学生多达数千人,除此之外基金会还对祖国一些天灾进行了额外的捐赠,累计捐资总额高达几十万欧元。

我们也在采访中了解到,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在近年的会员章程里也做出了修改和追述,将本会入会资格“从只限荷兰瑞安侨胞”的这一定义修改成:“旅荷华人华侨”。

邵作洪表示:“希望工程和爱心事业应该不分地域,不分你我,我也以瑞安教育基金会永远成员的身份借此机会向大家呼吁,‘瑞安’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地名,它将是一个出发点,一个象征符号,一个爱心的标志,希望在荷兰的爱心人士能积极参加进来,为我们祖国家乡的孩子们续上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情系桑梓 广结善缘

诚然童年求学梦的失落让邵作洪对如今的教育捐资慈善事业变得尤为热忱,他的心里还有着旧年受苦受累时身心感知的种种记忆,所以在他事业有成之后,他还多次回国返乡对弱势人群进行捐资,比如他捐赠数十万在瑞安塘下邵宅成立了老人活动中心,让老乡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往。

此外在荷兰华埠,邵作洪也是广为人知的大好人,无论是乡亲有困难,还是亲友投资创业,甚至是在他家工作的员工要开店,他都尽量帮助,不计回报。同时他也人缘极好,比如和几十年前一起合股开店的张光木如今依然是铁哥们,他的人品是为人称道的。

如今的邵作洪已在事业上退居二线,含饴弄孙,主要的事业或业务由两个儿子接管,此外他的两个女儿也生活幸福、事业有成,这是值得他深深安慰的。只是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还一直牵引着他,让他不知倦怠,时刻准备着去用自己的力量佐证教育能给予一个孩子最光明的未来,给予国家发展一个最正面的力量。

 

邵作洪

1948年生,祖籍中国浙江省瑞安。

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现为荷兰瑞安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