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文如春华

dutch versionchinese version
更新时间: December 21, 2012 更新: Asian News

融融<<萍水相逢在荷兰>><<荷兰观花>>

融融 简介

2003年起为星岛日报副刊专栏作家。兼任《厦门日报》双语专栏作家。

中短篇小说几十万字发表于北美发行的《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等大型中文报刊。散文以自然文学和野外摄影为特色,被海内外多家报刊杂志选用。长篇小说《素素的美国恋情》被《星岛日报》连载。

报告文学《中国弃婴爱蜜丽》获得美国东方文学华文佳作奖,短篇小说《早安,野熊先生!》被上海文艺出版社收入《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

短篇小说《海上生明月》获2007年海外新移民华语短篇小说”情为何物”大赛二等奖。短篇小说《麋鹿识径》获第六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第三名。散文《月季 月季回娘家》获江苏省太仓市首届“月季花杯”征文比赛特等奖。《开着房车走北美》获5.19百本游客最爱图书奖美洲第一名。散文《走近台湾》获第十八届(2011年度)福建新闻副刊二等奖。

 

融融作品一览表

散文集《开着房车走北美》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散文集《感恩情歌》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9月出版

主编和撰写《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精选和点评》

美国轻舟出版社 2005年11月出版

主编和撰写《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精选述评(简体升级版)》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年6月出版

长篇小说《夫妻笔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散文集《吃一道美国风情菜》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出版

主编《我和洋老板的故事》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主编和撰写《吃到天涯》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出版

长篇小说《素素的美国恋情》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

 

萍水相逢在荷兰

飞机早上8时多到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说好有人接,等了一个多小时,打了多次电话,却渺无音讯。

我们索性买了地铁票自己去。中途要转车换线,出站后拖着沉重的箱子爬楼梯,再叫计程车开到代尔夫特市的上海花园酒店,折腾得够呛。人生地不熟,如果有朋友的话就不至如此狼狈。

会议加上旅游,我们夫妻俩要交1000多欧元。丈夫坚持用信用卡,不付现款,私下说,万一出了状况,能够通过信用公司,把钱追回来。但是,会议只收现款,必须换成欧元才算报到,才能拿到会议书面资料。

鉴于以前有过同样的经历,会议和旅游都付现款,我认为他大惊小怪,便乘他因时差补觉的机会,把所有美金现款全部带上,跟着荷兰朋友到市区换欧元。上了一辆计程车,除了我和纽约来的王克难,还有四个荷兰朋友,其中两个是正宗荷兰人,一男一女,都是高个子。一个台湾来的中年女移民,还有一个长得像洋人,说一口中文的年轻人。

正巧周六银行关门。周日还是关门,星期一是女皇节,全国放假,银行这条路肯定走不通。我们总是在走路,跟在荷兰朋友后面。他们带我们试验了不知多少取款机,机器总是说,我的密码错误,说王克难的钱不够。王克难冤枉地大声呼叫,我是存了足够的钱出门的,怎么可能呢?那就少取一点,100欧元吧!还是不行。

天开始下雨了,没有带伞。台湾女子把伞移过来,和我合用。“我不在乎下雨的,”我说。一伞两用,大家都要淋湿。她坚持挽着我的手臂,撑着一把伞遮住两个女人的头。途中碰到同来开会的一群女宾,正赶往海牙参观。我们没有资格,因为欧元没有换成。荷兰朋友还在想别的办法试验。

市中心有个广场,咖啡点心店林立,室外的太阳伞下坐满了人,甚是热闹。走累了,避雨,我们坐下。他们喝咖啡,我想买点有特色的荷兰甜食带回酒店孝敬老公。荷兰的甜食和人一样,个子特别大。我点了两种,却是荷兰女子付的款。我便将甜食分给大家吃。边喝咖啡边聊天,原来他们都不住在代尔夫特,周末赶来为会议当义工的。

出租司机17时来接,我们已无处可走,剩余的一个多小时,我想参观乳酪商店。往回走,就是那个窗口明亮,阵列着圆型橘红色乳酪的地方,记得在河边。代尔夫特到处是河,比马路还要多。迷路又迷河,只有跟着荷兰男子走。走过几座桥,再走一段路,居然找到了。进了店,各种各样的干酪制品和调料酱陈列在小盘中供顾客尝试,味美价廉都想买,最后选择了烟熏干酪和荷兰薄饼。

天上地下到处是自由的白鸽,飞翔的弧线在代尔夫特市著名的“蓝瓷”艺术品的光彩中穿梭。一尊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的雕塑立在广场中央,雨珠落在他的肩膀上,熠熠生辉。荷兰男子走到哪里,我们跟到那里。

走进一条小弄堂,荷兰男子告诉我们这是威廉亲王于1584年被仇敌刺杀的一栋楼,现在是亲王博物馆,楼梯上仍留着令人触目惊心的子弹痕迹。绕了几个弯,沿着河道的凌波和水中的倒影,走进荷兰知名大油画家维米尔的博物馆。维米尔在西方美术史上屈指可数的“小画”的大师,辞世200年后才被发现。最知名的作品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回到广场等车时,雨后天晴,高耸入云的教堂尖顶,在绛红的晚霞中格外清爽美丽。在荷兰的第一天,因为这些朋友而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

星期二,荷兰男子和他的女友冒雨开车带我们到地铁站的美国West Union 换到了欧元。晚餐时,王克难叫我过去看一本影集,其中有观音像、城堡、蜡烛灯等陶瓷作品,指着旁坐的男子,说他就是艺术家。我寒暄了几句,也没有把艺术家和开车的荷兰男子视为一人。直到我回美后写电邮去问台湾朋友,当地中文学校的陈老师,才知道会议期间一直在拍照的高个子就是艺术家和我们的免费导游,名字叫Hennie v.d. Hurk,女朋友叫Henny van Eck,两人名字的发音相同,都叫汉尼。

 

荷兰观花

 

去荷兰开会,恰巧在母亲节前一个星期,我参观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郁金香花园(KeukenhofGarden),面积达80英亩,每年只对外开放两个月,我们有幸赶上,我将此当作提前得到的母亲节礼物。

女人都爱花。传说古代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城堡里的美丽少女,求婚时,一个送皇冠,一个送宝剑,一个送金子。但是都讨不到少女的芳心。少女爱花,向花神祷告。花神便将皇冠变为花朵,宝剑变成绿叶,金子变球茎根,合起来便是一株郁金香。

但是,历史却不如传说那么浪漫。据查,郁金香发源于天山山脉,是在鄂图曼土耳其帝国(也称为奥斯曼帝国)时被发现的。此花以其独特的风情和清纯的色彩,如同少女一般令人着迷。随后土耳其人攻占伊斯坦堡,便用郁金香去装饰和点缀金碧辉煌的宫殿。到16世纪,郁金香已经在欧洲得到普及。

女人爱花,男人也爱花。荷兰知名的莱顿大学植物园就在那个时候把郁金香请进研究的殿堂,发现单色的花朵中出现了杂色的条纹(感染了病毒的关系),更具魅力。欧洲园艺家和爱好者不约而同兴趣盎然地投入开发多彩多姿新品种的时髦,知名的高級品种有“里弗金提督(AdmiralLiefken)”、“海军上將艾克(AdmiralVonderEyk)”、“总督(Viceroy)”、“大元帥(Generalissimo)”等等,由此可见,郁金香的地位节节攀高。最受欢迎的郁金香有紫白条纹的花瓣,被称为“永远的皇帝(SemperAugustus)”。

郁金香的价格,在高峰的1636年,一棵价值3000荷兰盾的郁金香,可以交换八只肥猪、四只肥公牛、两顿奶油、一千磅乳酪、一个银质杯子、一包衣服、一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甚至还有过一个高级品种的球根交换了一座宅邸的记录。

大仲马撰写的小说《黑色郁金香》(LaTulipenoire)讲到,花市公开征求黑色的郁金香,可得10万金币的优厚奖金。1637年,荷兰爆发了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就是由于哄抬和抢购郁金香而导致的混乱。泡沫过后,郁金香的价格落到高峰时的1%,很多人倾家荡产。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坐在火车或是汽车里,常常有出人意外的惊喜:蓝天之下,多彩的郁金香如同彩虹降人间,随处可见,目不暇接。到了皇家郁金香花园,踏进大门,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600多万株,100多个品种,花卉如大海,眼花缭乱,淹没其中,要靠不停地深呼吸才能平静下来。

大部分游客的脖子上都挂着相机,镜头那么有限,怎么拍也拍不出震撼人心的气势。

花间小道长达15公里,走到哪里都有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的郁金香堵在面前。称其为“堵”,因为你必须驻足而附身观察欣赏,好像被挡住一样。流连如此巨大的花园,需要大块的时间,最好坐在高处,粗粗领略整个画面,然后,从单色花看到杂色,从单种看到混种,从田野走进展区。我登上了高高的风车,迎风展望,身处万般锦绣艳丽的地球,就想默默地许个愿。大自然母亲,我爱您!真想在美丽的花卉旁铺上一条毯子,躺上几个小时,让馥郁的香气填满胸腔;真想在此地睡一晚,夜深人静中与花魂对话,做个美梦。

我不知道花园里有没有黑色的郁金香,一直留意到处寻找。突然,一片深深的绛红撞击我的眼睛,近似于黑色,好似魔女用的唇膏,冷艳高傲。我倒退一步,好像看到了凝固的血浆。

确实是它,朋友说,代表着大仲马笔下的阴谋和复仇故事。那场泡沫,在荷兰已经被作为历史教材,提醒人们不要贪得无厌,以至于毁灭了做人的良心。

print